當孩子比較弱,父母的愛會變得更溫柔嗎?父母對比較弱的孩子,為何常有更多包容?降低期待,不代表不期待。

看到文章標題,應該會疑惑我怎麼有這種感觸。

畢竟我只生一個小孩,苳在沒有兄弟姐妹的情況下,

我們家應該不會有哪個孩子比較強,哪個孩子比較弱的情境。

關於獨生子女的課題,之前苳小時候,我有寫過一篇文章

苳3歲10個月-關於獨生女的疑問

 

轉眼苳也已11歲,即將青春期的獨生女心情,有什麼改變,改天我再來寫一篇。

先來回到這篇文章的主旨-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,

當孩子特性不同,造成父母親不同的態度。

因為最近身邊剛好遇到這樣的情況,讓我有一點想法,是以前從沒意識到的。

有天苳突然跟我說:「媽媽,我覺得***對他兩個小孩的態度,差很多耶!」

我問她怎麼說?

「就同樣一件不好的事,A做了,他爸爸只是溫柔的提醒;但B做了,他爸爸卻很嚴厲的回應。」

註:A跟B是兄弟,A是發展比較慢的孩子,B是一般正常的孩子。

「那是因為A比較特殊吧!」我下意識的回她。

「我知道,但還是不能這樣吧?如果我是B,應該心裡會很受傷。」苳回。

當苳這麼發表出她的看法時,我突然像被電到一樣,對耶!

在大人眼中,覺得理所當然的邏輯,其實孩子不見得可以有同樣的理解與包容。

即使可以,正常的孩子為何就應該要有這樣的包容呢?

這件事過後不久,我自己身邊也碰到類似的情況。

兩個都是正常的孩子,只是姐姐比較優秀,妹妹書唸得比較不好,是也沒關係,

可惜又很愛跟人吵架,從小比較會惹禍。

但反而父母對於妹妹,似乎比較容忍,

當妹妹犯錯時,只是口頭講一下,如果是姐姐,就會被唸到翻過去。

有天,我與這兩姐妹的共同朋友,講到這兩姐妹的事時,

她突然有感而發:「我覺得她們的父母,真的對妹妹很包容。」

由於我跟她們媽媽聊過天,知道媽媽對於姐姐期望比較高。

「可是她媽媽說,其實他們都是比較看重姐姐耶!」我把我聽到的告訴她。

「這當然啊!你會去把期望放在弱的人身上嗎?」我朋友回,又默默丟下一句。「可能弱的孩子,父母就希望她健康活著就好吧!」

我突然發現,父母常會本能地想保護「比較脆弱」或「學習、適應比較慢」的孩子,

怕他們受到傷害或挫折,於是放寬要求、減少壓力。

(雖然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是這樣,像有些父母可能反而會相反)

但大部份父母會覺得孩子先天條件比較不利,於是能用更多包容、疼愛,

來彌補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。(或者自己對孩子的愧疚)

當了媽媽以後更知道,在父母心裡,愛不可能平均分配,

而是依著每個孩子的狀態,加以調整。

因為家裡只有苳一個小孩,無庸置疑她不用跟誰比較。

在安親班、學校,由於她個性文靜,算是容易受到老師的疼愛,

當老師的寵妃久了,有時老師對其它人比較好時,

她也會回家跟我碎唸,老師偏心不公平。

人真的很有意思,當自己被獨愛時,完全沒想過別人內心的感受,

可是如果自己遭到不平等對待,就會忘記自己曾經也被寵愛過。

「妳要記得,這世界最大的公平,就是它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公平。」我這樣告訴她。

養育孩子的路,沒有標準答案,

做父母的,很難做到全部孩子都能認同滿意。

但只要走到最後,讓孩子們真正記得,不是誰被要求高、誰被放得寬,

而是在那個家,我有被愛著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鍾小殷
鍾小殷
文章: 524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